隨著世界棒球經典賽的開打,許多一日球迷紛紛想了解關於棒球的周邊知識,而經典賽又有別於其他棒球賽,其中有許多特有的制度與規定,不止是為了保護球員賽事能安全進行,在完賽後平安回到母隊,也是為了讓比賽能夠順利進行。除了在投手用球數及間隔場次上有所規定外,相信許多人對於「指定投手池」(Designated Pitcher Pool,簡稱DPP)的存在會感到相當陌生吧。
DPP是一個專屬於WBC的特殊制度,除了允許每支球隊賽前選擇最多10名投手進入DPP名單,便於比賽進行中更換外,DPP名單上的投手也不必擔心傳統棒球比賽中的一些限制,例如使用同一個投手太多次後,他就無法再出場等等。為了讓更多球迷朋友了解DPP這個特殊的存在,特別整理規則如下:
一、DPP的制度只適用於世界棒球經典賽,不適用於其他棒球比賽。
二、每支球隊可以在比賽前選擇最多10名投手進入DPP,但是一旦選擇進入DPP的投手數量決定後就無法再更改,這邊指的是數量,並不需要指定名單,指定名單只在賽前確定即可。
三、經典賽開始前指定的DPP投手是固定的,一旦提交名單後就不能再更改。這是為了確保球隊在比賽中有足夠的投手可以使用,並且防止球隊在比賽中不斷更換DPP投手,影響比賽的公正。因此,在經典賽開始前,球隊必須仔細地選擇哪些投手被指定為DPP,確保在比賽中有足夠的投手可以使用,以應對各種不同的比賽情況。
四、如果一名投手在比賽中被替換下場,他就不能再在該比賽中上場,除非該比賽進行超過一輪,他才有可能再次上場;如果該投手不在DPP名單中,一旦被換下場他就不能再回到比賽中。
五、如果一名投手在比賽中受傷或出現其他問題,他可以被替換,但是如果替換投手不在DPP中,則受傷或出現問題的投手不能再回到比賽中。
指定投手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球隊在比賽中選擇和使用投手的自由,直接影響到球隊的戰術安排和比賽策略。因為球隊在比賽開始前就需要提交指定投手名單,這就等於是要求各球隊對於投手的情況進行細致的管理和監控,無形中增加了球隊管理的複雜度。另外,對於一些投手深度不足或者經驗較少的球隊來說,指定投手池制度帶來的幫助就極為有限,因為可能會面臨沒有足夠的投手可供使用,所以球隊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比賽策略來決定是否採用DPP制度。
由於球隊只能在賽前指定DPP名單,那麼球隊在比賽中對於投手的調度與戰術策略就必須更加謹慎,在不影響球員回到母隊參與季賽的同時,也增加了球賽的觀賞。其次,該制度也讓每支球隊都有足夠的投手可供使用,不止提高了比賽的競爭力和公平,更進一步增加了比賽的觀賞和吸引力。最後,該制度還能讓更多的年輕球員有機會參與國際級比賽,從而獲得更多的國際賽經驗,對球員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都有一定的助益。